筹画建立东北分院
发布时间:
2016/10/19
五十年代的头几年,是新中国从连年的战争创伤中恢复的时期,亦是中国科学院的草创时期,吴有训把自己的全部热忱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。他一方面积极为自己所分管的九个研究单位筹措经费,延聘人员,创造条件以恢复和开展研究工作;另一方面也参与制定并实施了科学院的多项重大决策,其中的一项就是关于建立东北分院的决策。
科学院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建立,其下属研究单位主要分布在北京、上海和南京,而当时的中国重工业基地东北却没有科学院的研究机构。为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,科学院在1950年5月曾派出由竺可桢副院长为团长的代表团,赴东北考察在当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可能性,并提出过一个报告,但这项工作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而中断。到1951年初,这个问题又提到了科学院的议事日程上,此次由吴有训率团再赴东北。离京前,吴有训先与中央铁道部进行了接洽,达成利用其所属机构现有的设施建立冶金研究所的共识。然后赴东北考察了一个多月,从沈阳到长春、大连、鞍山、抚顺、本溪等地,与各级政府部门、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了广泛的接触。经过细致的调查,基本摸清了东北已有科学研究机构的分布、人员和现有条件及设备等实际状况。并在此基础上,于1951年10月成立东北分院筹备处,提出了设立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的初步方案。此后,经科学院院务会议多次讨论,由吴有训会同严济慈、恽子强、武衡、李薰、周仁、吴学周、张沛霖等科学家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与调查,将东北分院所属研究单位扩大为七个。其中的物理化学所,系由上海迁往长春,当时许多人不愿离开上海,为此,吴有训曾亲自进行说服动员工作。
东北分院于1952年8月正式成立。